原标题:邵大爷算账新年第一天,71岁的邵大爷没有歇息,一大早便采用忙着在鱼塘建立塑料温棚。“要赶忙建立两个20平方米的温棚,让‘水葫芦’(学名凤眼莲,饲料)安全过冬,为黄鳝人工繁育预备好。”邵大爷一
新年第一天,71岁的邵大爷没有歇息,一大早便采用忙着在鱼塘建立塑料温棚。“要赶忙建立两个20平方米的温棚,让水葫芦(学名凤眼莲,饲料)安全过冬,为黄鳝人工繁育预备好。”邵大爷一边跟记者介绍,一边利索地从三轮车上搬东西。看他那健康的身板,看他那利索的四肢,真不像是年过七旬的白叟。
邵大爷名叫邵远虎,家住仙桃市郭河镇建华村,在村里当过多年的村主任,是个老党员。
2008 年,邵大爷参加了湖北强农水产合作社,养黄鳝现已20年了。“上一年养了100口网箱黄鱼,纯赚7万元,增收3万元。”算的第一笔账让邵大爷脸上乐开了花。 “养黄鳝1亩的收入是种棉花的10倍,是种水稻的20倍。”这是邵大爷算的第二笔账。“我别的有16亩水面的四我们鱼,上一年总收入3万元。不过,比起养黄鳝来差得远着呢。”邵大爷算第三笔账,用的是比照法。“黄鳝增产增收的中心问题是鳝苗繁育。如果能自繁自养,鳝农每养600平方米的黄鳝,依照力所不及的商场状况,至少可创收6万元以上。”邵大爷算的第四笔“方案账”。
邵大爷的床头、案头,放的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决议》和专题报道。他说,越看心里越有底,预备搞1800平方米网箱的自繁自养,力求创收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