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玉(1922.11.4—2012.7.12),河北乐亭人,甲壳动物学家、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家和海水饲养生物学家,我国海洋甲壳动物生物学和底栖生物生态学研讨的开辟者,我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我国科学院海洋研讨所所长、我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和我国甲壳动物学会理事长。
刘瑞玉,1936年结业于乐亭县立榜首小学,1937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读初中,次年转入昌黎汇文中学学习。1938-1941年在北平省立高级中学就读。其时该校授课水平高,特别是生物学教师陈锡五的讲课和实验,使青年刘瑞玉对生物学产生了稠密的爱好,从而于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攻读生物学,于1945年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5-1946年,刘瑞玉经李良庆教授介绍到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任助教。1946年,华北最高研讨机构国立北平研讨院由昆明迁回北平,刘瑞玉在杨扶清先生协助下进入该院动物学研讨所任助理员,跟从闻名甲壳动物学家沈嘉瑞教授从事甲壳动物分类学和生活史的研讨。1949年,国家在原中央研讨院和北平研讨院根底上成立了我国科学院,北平研讨院动物研讨所改组为我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收拾委员会,后逐步展开成为我国科学院动物研讨所,刘瑞玉在该所仍任助理员。
1950年,童第周、张玺、曾呈奎等人一同准备建立了我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讨所青岛海洋生物研讨室,1954年该室独立为我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讨室,1957年扩大为我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讨所,1959年成为我国科学院海洋研讨所。研讨室/所组成伊始的1950年夏天,作为原北平研讨院动物学研讨所所长的张玺教授,带领着他1935年至1936年北平研讨院与青岛市政府联合组成的“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的原班人马,也便是我国科学院动物研讨所海洋动物专业的人员,携悉数图书仪器来到青岛,成为海洋生物研讨室的首要部分。人员中就包含齐钟彦、刘瑞玉等人。刘瑞玉在该研讨室持续甲壳动物分类和资源查询研讨,先下一任助理员、助理研讨员,1956年晋升为副研讨员。1957年,我国榜首艘归纳海洋查询船“金星”号开端在我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讨所执役,展开了北黄海渤海归纳海洋查询研讨,曾呈奎教授分配刘瑞玉展开底栖生物生态研讨以添补研讨空白。
1959年,我国科学院海洋研讨所展开的海洋学科涵盖了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成为多学科的归纳性海洋研讨所,刘瑞玉被任命为该研讨所的副学术秘书。1966年,刘瑞玉被任命为无脊椎动物研讨室副主任,1972年升任主任。1978年曾呈奎教授顶替童第周教授任海洋研讨所所长时,刘瑞玉任副所长;1984—1987年任所长兼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任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在这些年月里,他孜孜不倦地为海洋所的展开倾泻着悉数精力,在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甲壳动物分类与生物学范畴取得了全面展开。刘瑞玉于1956年参加九三学社,1984年参加我国,1997年当选为我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7月因病逝世。
刘瑞玉的研讨范畴触及海洋生物学多个学科。从上世纪40年代开端,他和他的学生开辟了对虾类、真虾类、蟹类、蔓足类、端足类、口足类、糠虾类等多个甲壳动物类群的分类学研讨,把握品种组成、散布和多样性特色。
“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只表现在刘瑞玉的甲壳动物分类学研讨中,并且还表现在他的甲壳动物生物学研讨中。关于我国特有种我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具有越冬和产卵洄游习性及阻隔散布的不同种群这一令人困惑的生态学问题,自1952年年初开端,刘瑞玉与吴尚勤就尽心竭力地对我国对虾的生活史、幼虫发育进程和生殖生物学和仔稚虾生态散布展开了创始性研讨,初次搞清我国对虾在渤海湾的繁衍习性、生活史,陈述幼体发育期和仔虾进入河口的习性。他以为,作为暖水性对虾属成员的我国对虾,在其物种构成及其种群展开进程中对黄渤海沿岸浅水冬天低温所采纳的一种生计习惯战略,这种生态特性的构成是这一同源种的渤海种群得以长距离洄游到黄海南部冬天水温较高的深水区越冬而得以生计与很多展开。这为后来80年代展开的我国对虾全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打下了生物学根底。
刘瑞玉初次区分我国近海底栖生物群落,指出群落结构及散布特色;他初次发现黄海深水区因为受冷水团维护而使冷水群落居优势,指出冷水团底栖生物群落属北太平洋温带区系,彻底不同于暖水种居优势的东海、南海群落所属的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系;二区系间分界线自长江口经济州岛至日本本州北部;而我国大陆近岸热带与亚热带动物区系间的分界线在海南岛最南端至台湾岛南部珊瑚礁海岸间,向东至琉球群岛北部。他发现在我国海域简直一切温带冷水种虾蟹都是我国海域和日本海域的共有种,而我国黄海冷水动物区系仅仅是日本冷水动物区系在物种组成上简化罢了。他以为,黄海现在所在的地域在晚更新世冰期海面下降时曾经是陆地,黄海是在最终一个冰期今后跟着海平面上升而构成的,现在动物区系构成相对较晚,冷水当地特有种在黄海的许多生物类群一直未呈现过。这些现象都阐明黄海冷水动物区系因为全球变暖水温增高而在阑珊之中,一些冷水种却因为遭到黄海冷水团低温的维护而得以幸运地生计下来。
刘瑞玉先后掌管领导了“中越北部湾海洋归纳查询”(1959-1960,1962)、“全国海岸带和滩涂资源归纳查询”(1981-1987)、“中韩黄海海洋学联合研讨”(1990-1992)等项目,活跃推进我国与俄罗斯、越南、韩国、德国等展开国际海洋科学协作研讨。他经过个人科研项目的实践在做的工作和接收研讨生,为我国科学院海洋研讨所培养了一批从事海洋动植物首要类群的分类学、生物地舆学、底栖生物生态学、污损生物生态学、海洋生物资源增殖学等多学科范畴的研讨团队。刘瑞玉实践了“为海洋所壮大和展开,尽心竭力,含笑九泉”的许诺,成为同仁们敬仰的模范。
他主编的《我国海洋生物名录》被国际同行称为里程碑式的专著。他在我国对虾虾苗“标志放流”增殖实践中资源增殖和增产接连获得成功;他先后掌管、参加了多项海洋学归纳查询研讨。他的研讨活动效果推进了我国甲壳动物学、底栖生物生态学、海洋动物地舆学的展开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及资源维护研讨。
刘瑞玉教授热心学术活动,先后担任过我国海洋湖沼学会的秘书长、副理事长和理事长,我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我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我国甲壳动物学会理事长,我国生态学会、我国环境科学学会以及我国天然资源研讨会的理事,我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副主席、我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刘瑞玉仍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常委、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他曾任国家重要专业刊物《海洋与湖沼》和《海洋科学集刊》的主编以及《海洋学报》的副编多年,也是《我国科学》《科学通报》、国际闻名刊物英国的《河口、海岸、陆架科学》和荷兰的《水产饲养》等国内外7种刊物的编委。他仍是《我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卷的编委兼海洋生物学的副主编、生物学卷的编委兼无脊椎动物学副主编以及水产卷的编委。
刘瑞玉宣布了甲壳动物分类学和生物学的论著93篇(部)、海洋生态学论著74篇(部)和海洋生物资源增殖学论著43篇(部),其内容既触及甲壳动物的分类学、生物地舆学、首要经济虾蟹类的种群生物学和资源增殖生物学以及饲养生物学,又触及我国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动物地舆区划以及底栖生物生态学,还触及全国海洋归纳查询和国家海岸带与滩涂资源的归纳查询以及查询标准的拟定、施行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60多年的科学活动中,刘瑞玉主编了《渤黄东海渔捞海图·海洋学图集》(1960,该图集系我国榜首部渔捞海图)、《我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归纳查询海洋生物陈述集——我国海岸带生物》(1997)、《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归纳查询陈述集》(1990)、《青岛区海岸带归纳查询》(1989),并主编中韩协作的《Yellow Sea Atlas》(1998,英文版)。刘瑞玉教授主编的分类学专著有《我国北部经济虾类》(1955)、《南海对虾类》(1988,刘瑞玉、钟振如等),以及多部甲壳类动物,等等。
《我国北部经济虾类》是国内甲壳动物分类学、无脊椎动物学范畴闻名的参考文献,其间的插图被广泛引证,荣获1956年我国科学院天然科学奖三等奖。“中越北部湾海洋归纳查询材料收拾和研讨陈述”获国家严重科学技术效果奖(1965,榜首名)。“西沙群岛海洋生物查询研讨”获国家天然科学三等奖(1989,第二名)。“长江三峡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研讨”获我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榜首名),等等。在规划巨大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归纳查询项目中,刘瑞玉担任全国技术指导组组长,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荣获青岛市科技最高奖。根据刘瑞玉教授作为一个一生对甲壳动物研讨作出了出色贡献的科学家而令国际注目,国际甲壳动物学会于2007年特向刘瑞玉教授颁发了“出色研讨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