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只能还田的棉花秸秆,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牛羊粗饲料。这在饲养“老把式”们听起来不大可能的事,凭借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自主研制的微生物发酵技能,在天山南北50多个当地变成了实际。
眼下,石河子大学100多个科技特派团队奔走在新疆各地,正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实际。作为新疆出产建设兵团的一张高教手刺,石河子大学近年来充沛的发挥综合性高校的学科优势,全方面推进兵地经济展开共谋、科技资源共用、立异渠道共建、科技成果同享,探究构成具有兵团高校特征的兵地交融推进形式。
3月底,跟着新疆气温回暖,石河子大学辅导的玛纳斯县饲养场制造的2.5万吨棉花秸秆微贮接连开窖,为当地家畜供给新饲料。
在玛纳斯县金牧盛禾草畜联营协作社,负责人高超带着社员忙个不断,一车车棉花秸秆微贮饲料被送进打捆裹膜机,通过压实打包、装车后,销往天山南北。
回到两年前,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负责人孙新文找上门来,说要把棉花秸秆变成牛羊饲料,高超头摇得摇晃鼓一般,直言“不可能”。
在孙新文手把手的帮扶下,上一年高超出产了1万吨棉花秸秆微贮饲料,投放市场后饲养户反应不错,相较运用其他饲料,本钱下降30%。本年,他将出产规模扩大到4万吨。
石河子大学不断推进新品种、新技能、新设备“下乡”。校园发动施行总额2000万元的104项科技特派项目,安排师生及专家2000余人次深化到南疆40多个县、团场展开科技服务,带动当地新增产量近10亿元。
“穿越天山,行程20000公里,两周内曲折奔走8地,完结6台单髁手术,8台全髋手术,15台全膝手术……”这是石河子大学榜首隶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骨科专家王维山在朋友圈中记载的日常信息。
从2019年4月开端,石河子大学榜首隶属医院全体保管兵团第三师医院,以优质医学资源援助底层医疗作业。作为第一批帮扶专家,王维山奔走的脚步就再没停歇过。
“石河子大学将医疗帮扶放在突出位置,充沛发扬‘倾我一切、尽我所能’的精力,深化兵地医疗协作、同享优质医疗资源、培育医疗卫生人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院长马克涛介绍,校园每年派出300余人次医疗队深化南疆展开“送医送药”“健康体检”活动,服务少数民族大众30余万人次。
5月14日,在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玛纳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携优异学员代表登上结业典礼的舞台,表演了《玛纳斯》精彩的说唱片段,取得阵阵掌声。
作为新疆高校首个非物质文明遗产科研机构,2016年开端,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明遗产研究中心接连7年承当文旅部、教育部和人社部“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传承人研修训练方案”项目,共举行各类非遗研培15期,触及哈萨克族毡绣与布绣、尔族刺绣、新国土陶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共训练学员600余人,为新疆非遗传承与展开培育了一批骨干力气,他们在文明润疆、村庄复兴、非遗文旅交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石河子大学据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完好精确全面遵循新时代党的治疆战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为主线,充沛的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优势,服务国家区域展开的战略,尽力为我国式现代化新疆和兵团实践奉献更大力气!”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徐善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