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种质下行、低档料…开春暴死?今年“全雄”鱼将这样归来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太难!种质下行、低档料…开春暴死?今年“全雄”鱼将这样归来

2024-02-18 23:25:27 新闻中心

  导致发病率上升的原因是病害频发、是种质下行……更是廉价的低档次饲料替代的误区

  继“土炮”后,全雄黄颡鱼最早在2012年开始推广,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2017年杂交黄颡鱼在珠三角开始推广,并慢慢的变成为市场养殖的主流,但近三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2022年或超50%,发病较为严重的,其损耗量高达70%,有些甚至全塘覆没。为什么近年来黄颡鱼越来越难养?为什么……日前,水产前沿采访到了广东百容水产良种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经理段成佳、王宇。

  左二:广东百容水产良种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经理 段成佳,左一:广东百容水产良种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经理 王宇

  段成佳:近年来,部分传统的核心养殖重镇整体产量逐年萎缩,华东地区浙江湖州产区,从11万多吨的黄颡鱼饲料容量降到如今不到4万吨;珠三角地区珠海产区,从3万多吨的黄颡鱼饲料容量降到5000吨左右;而西樵产区也从6万多吨降到了2万吨左右;虽然广东肇庆、广东清远、湖北等地区的养殖水面和产量仍在增加,但我们判断2022年全国黄颡鱼整体养殖规模和产量是在缩减的。

  黄颡鱼行情持续低迷。2022年3月,广东佛山最高成交价在15元/斤左右,虽疫情的爆发、病鱼冲击市场等因素鱼价逐日下跌,甚至跌破成本价,养殖户唯有惜售等价,观察后市行情的变动。

  虽然2022年12月初传出一则利好消息——全国各地逐步落实防疫措施放宽,这条鱼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消费市场仍然很大,我们预测2023下半年鱼价会一路高歌,重回13元/斤的价格,但能不能再次突破15元/斤还需逐步观察,但我们大家都认为2023年整个市面上的黄颡鱼养殖面积还会促进萎缩。

  王宇:我认为其实是因为病害愈发严重。外塘养殖使用的时间过长,泥土里或含有各种顽强的细菌、寄生虫、病毒,它们的耐药性也在慢慢地加强,2022年7月份是黄颡鱼烂身爆发期,期间高要海大专门做了一个药敏实验,结果发现根本筛选不出很有效的抗生素。

  还记得杂交黄颡鱼刚推的时候,比较难处理的只有小瓜虫,而这几年,烂身、链球菌、急性肠炎、出血等各种疑难杂症相继出现,以2020年-2022年区间为例,当年鱼的病害还比较可控,损耗量不大,成本也比较低,饵料系数在1.2-1.3之间;而需要越冬的隔年鱼状况百出,尤其在4月份,病害极其严重,病鱼死鱼量大增,养殖成本也随之上升,大量病鱼冲市也导致鱼价断崖式下跌,隔年鱼饵料系数也去到1.6-1.8之间,更有甚者去到2.0。

  除此之外,还有天气原因,尤其是2022年,珠三角地区4-5月份连续阴雨天,而后面的高温期最高温度比以往都要热且维持的时间长,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也慢慢变得长;母本稀缺,无论是杂交、全雄还是高雄,其母本都是土炮,除了专门做育种的苗企很少有专门养土炮的,而土炮的质量,如果没有选育操作,其实也在年年在下降;苗种质量整体下行,因为仅从做出来苗的角度来看,生产黄颡鱼苗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不高,导致近几年来标准低、不规范的小作坊逐渐增加,生殖隔离没做到位,苗种质量整体下行;养殖模式陈旧,传统黄颡鱼养殖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的环境,但由于养殖户群体的平均岁数较高,思想比较保守较难完全转变。

  最后就是料企及养殖户都存在的误区——低档次饲料的替代,前几年高温期较多塘口的黄颡鱼因过量投喂高档次饲料,高温期发病率高、且加不上料,部分料企相继推出了廉价的低档次饲料来迎合养户的期望,随着慢慢的变多养殖户跟风,其它料企也跟着转型,逐渐把路给走偏了。虽然高温期黄颡鱼的摄入量上来了,发病率好像减少了,但是因长期摄食低档次饲料肝脏等器官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越冬期间摄食量大幅度减少,免疫力日渐下降,开春后温度一旦上升,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开始活跃,届时黄颡鱼极易感染从而爆发“鱼瘟”导致大量死亡。但能够准确的看出,2022年很多饲料企业都在逐步调整中,重新将方向回归到饲料质量上来。

  段成佳:黄颡鱼这一品种追求暴利的时代已逝去了,接下来每步都要走得很稳健才行,我建议养殖户要做好相关的选择:

  首先是苗种的选择,其实多数养殖户的跟风心态是比较重的,他们不一定对接下来养殖的苗种会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希望养殖户在品种苗种的选择上能更理性,同时也给养殖户一个警醒:单纯看价格的时代已逝去了,苗种的种质差异越来越明显,对养殖过程是否顺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从苗种本身的优劣程度来选择苗种企业;

  其次是平台的选择,在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工具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作为依托,才能支撑养殖过程中的顺利。

  王宇:早几年的全雄黄颡鱼是在单性的基础上(采用细胞遗传工程和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技术)进行选育的,其出雄率可达100%;而高雄黄颡鱼则是在杂交的基础上采用全雄化育种技术进行选育的,目前雄性率稳定可做到85-95%之间,因此暂称之为高雄黄颡鱼,而它们的父本均为瓦氏黄颡鱼。

  虽然高雄黄颡鱼是在2022年第一年推市场,但实际上我们自己内部已经试养了好几年,尤其是继华中、华东之后,华南也开始爆发“鱼瘟”,我们的研究步伐被迫加快。相比传统的养殖品种,高雄黄颡鱼不仅继承原有品种的长速快、抢食猛等特征,在抗病能力上的表现更为出众。在2022年试推高雄黄颡鱼的这一年,共产出5000多万尾水花,分别放于17口塘中养殖,且投喂的饲料一致,其中发病的仅仅只有3塘,发病率不足20%,远低于市面上的普通杂交黄颡鱼;而且每口塘的损耗量均不超5%,完全在合理的可控范围内;而且料比均稳定在1.1-1.2之间,毛毛鱼的比例也不到5%,可帮助养殖户提高一定的收入。这样的成绩也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因此2023年我们计划生产4-5亿水花供应市场。

  段成佳: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一步是要做好生产环节。虽然疫情管控已经放开,但是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消费疲软,也就是说鱼价可能不会太高;原材料短时间内还会在高位运行,各项成本增加;新的病害相继出现,损耗量大,养殖的利润越来越薄。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就成了渡过难关的关键。而在养殖过程中,优质的苗种对于成本控制非常关键,百容一直坚持亲本自己培育、选育,各条苗的苗种质量整体非常稳定,养殖百容苗,从放苗时养户就知道大概的产量、成本去到哪里,这对养户做养殖规划也很关键。值此水产行业动荡时期,苗种企业应该严把质量关,提供稳定质量的苗种,帮助养户渡过难关。

  其次一定要做好实地服务。从服务的工具上来说,我们的苗种、饲料以及动保产品就是服务工具,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从服务的内容上来说,最核心、最重要、最先决的就是帮助养殖户做好养殖规划,比如高雄黄颡鱼,虽然当年出鱼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更多的是体现在隔年出鱼上。我们会有意识地去引导一些养隔年鱼的养殖户尝试转投高雄,但对这条鱼了解不多的人没有办法去跟养殖户传递这样的养殖规划,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第一轮的培训工作;另外,往年市场上出现的高价期和低谷期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也可以对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动有一定把握,引导或指导养殖户作出正确的选择,那养殖户就能在终端上创造更高的价值。

  段成佳:数量上,在珠三角地区,争取在未来5年内完成黄颡鱼等核心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超5成的目标。近年来百容一直在扩建,目前已有珠海、佛山、肇庆等地区的基地,在基本的建设上扩大产能,同时延长供苗时间段。因为当我们的核心品种的品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其实需要更加多的养殖户来用我们的苗种,这样的话效果才会逐渐得到体现,而且对我们主营业务饲料的推动和发展也有实质性的帮助。

  品质上,对于一些竞争门槛相比来说较低、易产出鱼苗的品种,我们要从亲本的培育、选育技术上进一步拉开与行业的差距,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对于另外一些竞争门槛相比来说较高的品种,因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普通苗企难产出鱼苗,我们更要做到问心无愧,继续提升繁殖技术做好我们自己的苗种。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等)

  2160万吨!饲料产销量创最高!净利润或赚31亿,同比增或超94%!海大发布2022业绩

  干货!2023最新市场研判!海大王牌也要谋转型,行业会怎么变?|独家专访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