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村庄看巨变:护一江碧水渔民上岸路更宽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蹲点村庄看巨变:护一江碧水渔民上岸路更宽

2024-01-29 05:14:36 行业资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因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记述,美了千年。

  推窗望湖,刘静用手机拍摄洞庭湖边的一个寻常早晨:天边绚烂的朝霞,与一湖碧水邂逅,宛若仙境。这条10多秒钟的短视频一发布,就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与前几年相比,如今的洞庭湖越来越美了。”刘静说,变美的不只是洞庭湖,还有退捕渔民的新生活,“我们把生态养殖的翘嘴鱼加工成风干鱼,然后在网上直播带货。去年,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销售额有30多万元。”

  刘静的家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地处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

  悠悠长江水,南连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被称为“长江之肾”。2018年4月,习走进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站,察看实时监测系统。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了恢复母亲河的生态,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刘静的父母、姑姑姑父以及堂弟两口子曾经都是渔民。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的实施,六门闸社区76户152名渔民于2019年底全部退捕上岸。

  完善配套政策、开展技能培训、发展风干鱼产业……随着当地一系列举措出台,六门闸社区上岸渔民户均收入由2019年的2.5万元增至2021年的6万元。日前,记者走进洞庭湖畔,探访六门闸社区退捕渔民上岸后的新生活。

  “洞庭湖是我们的栖身之所,也是谋生之地。前些年湖里的鱼变少、变小了,大家都知道,长江禁渔是对的”

  架起三脚架,打开摄像头,调好补光灯……刘静手捧铺满风干鱼的竹簸箕,与父亲刘平一同出镜,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始直播带货。父女俩声情并茂,几分钟内便吸引了数百名网友观看。

  “在洞庭湖上撑船摇橹大半生,哪会想到有一天当上主播、干上电商。”刘平笑道。

  将渔网一寸寸整理好,挽在左手臂弯,右手捻住渔网下端,再朝着顺时针方向用力一撒,渔网画出漂亮圆弧,扑进洞庭湖里……如今,这样撒网捕鱼的场景,偶尔还会出现在刘平的梦里。

  刘平的父母生育了4个孩子,到刘平这一辈又生育了6个。一家三代人中,6人是建档立卡渔民。刘平的妹妹刘淑珍最早当起渔民。1990年,20岁出头的她,嫁给渔民汪武军,开始用渔网编织一家人的捕鱼生活。

  刘平不愿再过父母一辈的渔民生活,想趁着年轻搏一搏,成为六门闸一带首批养蝌蚪、牛蛙的人。他还在洞庭湖边一处洼地上垒起泥瓦房,想就此安家。然而,1996年夏天的一场暴雨,击碎了他的梦想,“房子塌了,家里的东西一件都没抢出来。养殖的蝌蚪、牛蛙也全死了。”刘平说,没办法,还得上船当渔民。

  弟弟刘青转型成功。1966年出生的刘青,流转土地种过田,后来做起化肥农药买卖。不过他的儿子刘威仍当了渔民。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前,六门闸社区每年都有渔民洗脚上岸、自谋出路。促使渔民主动转行的原因主要在于:洞庭湖上的小气候复杂多变,让捕鱼的日子充满危险和艰辛,还时常面临捕不到鱼、挣不到钱的困境。

  “从2002年开始,洞庭湖实行3个月的春季禁渔(2016年起延长至4个月)。每当6月30日禁渔期结束,大家就铆足了劲地捕,都想趁着这时候大赚一笔。”刘平说,因为过度捕捞,收成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除掉开支,我家的捕鱼收入只有一两万元。”

  过度捕捞等活动,给长江生态带来严重破坏。一段时间内,长江水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长江禁渔,关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

  转产先安居。2013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岳阳市统筹资金4800万元,在六门闸社区为以船为家渔民修建了占地面积120亩的生态渔村,工程于2015年4月竣工,刘平一家搬进了窗明几净的三层小楼。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据此,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其中要求“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今后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六门闸社区紧邻的这片洞庭湖水域,地处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渔民须在2019年底前退捕。

  宣传单发到刘平手里,他沉默了。跟随父母生活的刘静,读出老渔民的不舍。她开解父亲:“您之前也曾想过洗脚上岸,现在国家帮着找出路,为啥不上岸?”

  “为了确保渔民‘退得出’,我们根据上级政策制定的退捕渔民就业转产帮扶方案,全力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实际的需求。”君山区渔政管理站站长戴四新说,例如,对回收的渔船网具折旧评估时,充分考量其在购置当年的价值;将退捕渔民家人一并纳入帮扶对象。

  “洞庭湖是我们的栖身之所,也是谋生之地。前些年湖里的鱼变少、变小了,大家都知道,长江禁渔是对的。”刘平足足想了两天,最终思想通了。

  2019年12月,六门闸社区核定退捕渔民76户、152人,登记渔民家庭人口254人,实现建档立卡。同时,为542艘退捕渔船建立档案,准确记录船舶证书编号、渔船类型、捕捞区域和网具情况等。当月月底前,六门闸社区退捕全部完成,不漏一户一人一船。截至2020年底,长江流域共计核定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

  即便已退捕,不少渔民仍顾虑重重,最大的压力来自生计。捕鱼30多年的刘淑珍时常想:“除了捕鱼,啥都不会。上岸后干什么呢?”

  “在家门口端起新饭碗,又是干起来得心应手的活,再也没‘上岸后干什么’的迷茫焦虑”

  2020年初的一天,刘淑珍坐在家中,手机短信铃声突然响了。一看,原来是第一笔渔船网具回收补偿款4.5万元到账,心中一阵欢喜,“没想到这么快!”

  按照退捕政策规定,接下来,她的银行账户里,还将收到四五万元补偿款。除此之外,从当月往后3年,她和丈夫汪武军每人每年还能获得2400元过渡期生活补助。

  补偿补助款虽然不少,但总不能坐吃山空。短暂兴奋过后,正当刘淑珍又一次陷入“上岸后干什么”的迷茫焦虑时,带着一张退捕就业意向摸底登记表,社区干部领着在钱粮湖镇开展就业帮扶的干部唐泽华上了门。

  “年轻时就曾吃过‘当老板’的亏,现在就算你再借我一个胆,我也不敢。”刘淑珍说。原来,10多年前,刘淑珍夫妻俩拿着辛苦攒下的20万元钱,承包一个200多亩的鱼池养鱼,由于养殖技术不过硬,折了本。

  没过多久,唐泽华开车带着刘淑珍,来到离社区40公里远的工业园区参观。这里有多家企业在招工,有的做熟食加工,有的做手工,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月工资3000元到4000元不等。

  “虽然简单易学、收入不低,但是受约束、不自在,离家又远,很难适应。”刘淑珍对流水线岗位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感觉自己干不来,心情沮丧。

  刘淑珍的第一次求职就这样结束了。和她一样,不少退捕渔民习惯相对自由的劳作方式,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组织纪律性强的工厂员工,有一定的困难。

  “转产就业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讲究方法,必须因人施策。”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君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杨光贵说,“我们前期对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为保障渔民上岸的生计问题,解除他们的燃眉之急。从长远看,只有立足本地自然禀赋和优势产业,尊重退捕渔民过去的劳作方式、生活小习惯,加强技能培训,才能确保转产‘稳得住’。”

  进一步梳理六门闸社区退捕渔民的诉求后,当地对他们的转产引导更加有的放矢。

  “钱粮湖镇水源丰富、排灌自如,水产养殖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尤其是稻虾种养,这几年逐渐发展成为本地农业支柱产业,用工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渔民一辈子跟水相伴,对鱼虾等水产品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愫,又有着懂鱼懂虾的技能优势。”杨光贵说,君山区决定加大水产养殖技能培训力度,组织有意向的退捕渔民参训。

  2020年8月,培训班在六门闸社区开班。社区居委会3楼会议室里,满满当当坐了60人,刘淑珍一眼就看到了侄儿刘威。

  和姑妈奔着务工来参训不同,出生于1990年的刘威闯劲足,学习能力强,他打算学好稻虾养殖技术后,投一笔钱,大干一场。

  培训班上,来自隔壁华容县和湖北省潜江市的水产养殖专家给大伙儿进行了系统授课,教授内容有鱼虾密度、水质、氧含量、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这些专业术语,刘淑珍还是头一回听到,也终于搞清楚自己10多年前养鱼失败的原因:放养密度太大,水里氧气不够,以至于大量鱼儿缺氧致死。

  专家讲述的淡水养殖前景,也给刘威以信心:“我们钱粮湖镇是龙虾特色小镇,每年都在六门闸社区举办龙虾美食节。发展稻虾,天时地利人和,干好了肯定能挣钱。”

  挖沟、装网、管水……当年10月,刘淑珍两口子应邀而来,将学到的养殖技术用起来。

  “每年4月到8月,我们两口子就在稻虾田里忙活,每人每月收入5000元。”刘淑珍说,“在家门口端起新饭碗,又是干起来得心应手的活,再也没‘上岸后干什么’的迷茫焦虑。”

  水产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每年都在开展,六门闸社区15户渔民借此投身小龙虾产业等。目前,社区共有2600多亩水稻田,除了近700亩种植双季稻以外,其余1920亩全是稻虾田。2021年,六门闸社区小龙虾销售额达到600万元,刘威赚了20余万元。

  “靠湖吃湖,如今换了个吃法。日子慢慢的变好,让乡亲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刘家上岸渔民中,刘平会制作风干鱼,早在2013年,他就和妻子熊玉兰在生态渔村的美食街上购置铺面,开办起风干鱼制作小作坊。

  刮掉鱼鳞,沿背部切开,除腮破肚,摊平抹盐,渍出水分,洗刷浸泡,自然风干……六门闸部分渔民制作出来的风干鱼,只需用菜籽油一煎,再辅以几味简单调料,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吸引许多外乡人慕名而来。

  “渔民制作风干鱼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储存容易变质的新鲜鱼,没想到成了大家都喜欢的一道美味。”刘平说,禁捕前,他们一边卖捕捞上来的新鲜鱼,一边把未能及时售出的新鲜鱼制成风干鱼卖。

  随刘平步入六门闸社区生态渔村以南11公里的龚德法绿色循环养殖基地,只见溶氧池内水流激荡起伏,鱼儿活蹦乱跳。龚德法是刘平的外甥女婿,过去在洞庭湖投放网箱养殖。随着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改治理专项行动的展开,养殖网箱被拆除后,他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如今经营着水域面积30亩的鱼塘,年产生态养殖翘嘴鱼约6万斤,其中1万斤供刘平生产加工风干鱼。

  君山区六门闸风干鱼协会也在帮加工户们想办法。“渔民们当做副业的风干鱼加工,被君山区列为重点扶持的乡村产业。”六门闸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健介绍,2018年,在君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指导下,包括刘平在内的40户加工户联合成立了君山区六门闸风干鱼协会,杨健被推选为秘书长。“协会的日常工作,就是引导会员有序经营、抱团发展,并为他们排忧解难。”

  2020年4月,杨健叫上刘平等加工户一道来到岳阳市顶级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他们反复询价、货比三家,最终确定了一家采用生态养殖、检验报告完备的供货商。翘嘴鱼、鳜鱼、刁子鱼、鲫鱼……这些洞庭湖常见的鱼,在这里都能买到“养殖款”。

  “鱼很新鲜,品相不错。”刘平跟鱼打交道多年,一打眼就知道品质。打动他的还有价格,“我们单枪匹马去谈,价格肯定降不下来。通过协会去沟通,供货商才愿意薄利多销,给我们让利20%。”

  然而,没了“洞庭湖野生鱼”这块招牌,养殖鱼做成的风干鱼,还能擦亮品牌吗?

  喜讯又一次传来。2020年10月,“钱粮湖六门闸风干鱼(翘嘴鱼干鱼)”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面对这张亮丽名片,刘平信心倍增,一系列想法从他的脑海变成现实:添置一大一小两台冰柜,放在前厅展示产品;在里屋新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冷库,用于保存新鲜鱼和风干鱼;请来四五个行家里手当帮工,扩大生产规模……

  听闻姐夫要招工,刘平的小舅子、退捕渔民熊书文立马登了门。深谙风干鱼制作工艺流程的他,如今在店里把控着风干鱼制作品质。

  目前,在六门闸社区经营风干鱼加工的退捕渔民共有8户,同时带动当地50多名退捕渔民就业。据六门闸风干鱼协会统计,2021年风干鱼销售额为1.8亿元,比2019年增长40%。

  “壮大风干鱼加工业,前提是生态保护优先。”杨健说,风干鱼加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鱼内脏等厨余垃圾和生产污水排放量大幅度的增加,解决排污问题刻不容缓。

  从2018年起,六门闸社区筹措资金,安排4名保洁员,挨家挨户收集废弃的鱼内脏,并及时清运到镇上的垃圾转运站。2020年,君山区筹措400多万元资金,在六门闸社区建设了日处理量为16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备。

  与此同时,洞庭湖内外一系列环境整改治理也在持续推进:湖里的养殖网箱被清理,沿湖岸线米范围内不再允许规模养殖畜禽,所有砂石码头和堆场被拆除……

  环境变美游客来。君山区乘势推出“春季踏青、夏季观湖、秋季赏苇、冬季观鸟”的全域全季特色旅游品牌。以此为契机,六门闸社区打造了一条长1.6公里的晒鱼长廊:上百个竹簸箕整齐排列,每个竹簸箕中的鱼按照花瓣状有序摆放。阳光下,晒鱼长廊宛如萦绕在洞庭湖畔的银丝带,吸引游客驻足拍照。2021年,六门闸社区接待游客量达5.8万人次。

  “靠湖吃湖,如今换了个吃法。日子慢慢的变好,让乡亲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刘静说,过去人们来这里主要是为了吃湖鲜,现在很多都是奔着风景而来,家里的生意比从前更好了。父亲也不再为生计发愁,还主动参加了护鱼巡逻队。

  来自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监测到洞庭湖水域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达到60多种。近30年在洞庭湖难觅踪迹的胭脂鱼、鳤鱼等,又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1月26日,《科学(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所(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闫建斌研究员与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等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上站在了世界领先地位。

  穿过制造中心入口的风淋系统,整条产线映入眼帘,一台台设备完成装配调试后,输送至各集成电路先进产线,参与“中国芯”制造。

  2023年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活动依然非常严峻,全球APT组织主要分布于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美国依然是世界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取得新成效。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二级巡视员张月表示,为加强大熊猫保护,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全国性大熊猫调查,掌握了其野外种群及分布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25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雨雪天气可能会引起道路结冰、湿滑,对交通出行带来不利影响,特别要关注旅途安全。

  当今地球上所有的复杂生命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记者1月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陈宇翱、戴汉宁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万秒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5×10-18(相当于数十亿年的误差不超过一秒)的锶原子光晶格钟。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积极践行新型制,以强烈紧迫感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

  无人机的应用与发展已形成了全领域应用的态势,在应用需求的强力牵引和新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下,无人机的发展未来可期。

  日前,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动物杂志》上报道了一种来自大别山区的壁虎新种——大别山壁虎。

  该足迹化石是诸城在白垩纪存在过古鸟类的确凿证据,对古生物地理分布、古环境复原等研究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量子网络是实现量子互联网的基础,也是量子计算机规模化的一种重要方法,生成离子-光子纠缠是实现离子阱量子网络的关键步骤。 为客服这些困难,上述课题组提出使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实现量子网络结点的方案。

  1月23日,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正式上岗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这些能力的实现,依赖于卫星搭载的三台遥感仪器——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宽幅热红外成像仪三台遥感仪器。

  随着期末考试和寒假的到来,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的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深海一号”的二期工程取得关键进展,于近日在深圳建造完工的、用于托举生产平台的导管架,24日乘驳船从深圳赤湾港启航,前往工程所在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的琼东南海域。

  大质量星系群和星系团作为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其动力学平衡状态反映了宇宙演化的状态,也就反映了宇宙的年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教授王泉明团队合作,在溶液中实现了金属团簇99%量子产率的近红外发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态发光机制

  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616.3吉瓦时,同比增长32.4%;累计装车量387.7吉瓦时,同比增长31.6%;累计出口达127.4吉瓦时,同比增长87.1%。全球装车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

  张朝阳、冯仑跨界对线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与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法学博士冯仑围炉煮茶,开启了一场《星空下的对话》,分享创业故事、探讨时代机遇与人生选择。

  记者从山东省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获悉,当地发现的距今1亿多年早白垩世的鸟类足迹化石近日获正式研究命名——“玲珑诸城鸟足迹”。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