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团等饲料、养殖企业做了交流发言。
据业内专业的人介绍,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占比约为17%,替代后豆粕占比可降到11%。替代难点在于杂粕供给量不大,相较豆粕标准化程度差,饲料转化需做大量基础研究。而“减量替代”背后,是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较高,2021年以来包括大豆在内的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给饲料行业和下游养殖业带来经营压力。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以下简称“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豆粕减量替代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早在202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就提出“关于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应用的建议”,2022年再次提出“关于推动生猪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建议”。他认为,生猪行业在养殖成本上仍有很大优化空间。玉米、豆粕是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因此建议通过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引导饲料配方多元化,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公开资料显示,自1996年开始,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近年来,随工业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豆粕饲用量逐年提高。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我国猪饲料产品平均蛋白水平为15.7%,豆粕在饲料中占比约为17.7%,202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豆粕约7000万吨。
海大集团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坦言,公司豆粕绝大部分采购自国内,但产出豆粕的榨油厂使用的大豆大部分来自海外。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进出口受限,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玉米平均价格达到2930元/吨,较上年均价上涨26.3%,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豆粕平均价格达到3790元/吨,同比上涨14.2%。2022年一季度,南美异常气候和国际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暴涨,5月份玉米价格较1月份上涨30%,豆粕在春节后2个月内涨幅约为40%。
有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全国豆粕均价上冲至5030元/吨,较上一日上涨60元/吨,较9月初上涨515元/吨。
原材料的快速上涨、养殖和饲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消费疲软及养殖亏损,对饲料行业形成上、中、下游“三头挤”局面,饲料企业2022年上半年盈利水平都不同程度地降低。海大集团在半年报中透露,上半年全国配合饲料产品加权平均价虽同比上涨6.9%,但远低于主要原材料玉米、小麦、豆粕等涨幅。饲料行业成本加成,向下游养殖行业价格传导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受到挑战,“行业竞争非常剧烈”。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等要求。
为此,农业农村部建立完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及应用平台系统,于2021年4月上线;另一方面,组织成立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制定发布“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引导行业应用低蛋白日粮和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随着低蛋白日粮和精准配方技术的推广应用,饲料工业对合成氨基酸特别是异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的需求量将持续不断的增加。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将“采用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开发、生产、应用”列入鼓励类项目。
据此次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测预警团队饲料首席分析师陶莎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没有替代的一般的情况下,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占比约为17%,替代后豆粕占比可降到11%。替代原料最重要的包含菜粕、棉籽粕、葵花籽粕、玉米蛋白粉等。豆粕中所含氨基酸种类较为全面,其他杂粕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全,因此使用时需要额外添加氨基酸类添加剂。此外,杂粕中还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现在的替代难点在于,杂粕供给量不大,跟大豆相比,很多原料标准化程度比较差。饲料转化也需要对杂粕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率做多元化的分析,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
一位饲料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饲料替代方案有多种选择,即便同一饲料公司,在不同季节不一样的区域选择的豆粕替代原料也会出现差异,比如西北地区河套平原能够正常的使用小麦,山东地区能够正常的使用花生粕,还有一些地区使用玉米、葵花籽粕,重点是如何掌握饲料科学配比,以起到与使用豆粕同样的效果。
在本次豆粕减量替代视频会上,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及牧原、温氏、新希望六和、海大等4家企业代表做了交流发言。会议还发布了豆粕减量替代的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
新希望六和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会议交流内容显示,目前新希望六和已建成自己的原料配方数据库,包含200多种非原粮类饲料原料、30多种非豆粕类蛋白质原料,参数指标涵盖5类320项,依托集团近300台近红外检测仪的快速分析、体外仿生消化评价等评价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精准校正,为非豆粕类原料的应用积累基础数据。
随着原料配方数据库的应用,新希望六和在不降低生产性能的前提下,生猪饲料蛋白水平降低了1.5个百分点,蛋禽饲料蛋白水平降低了1个百分点。针对替代原料的营养特性与抗营养因子种类,通过生物发酵、酶制剂添加和物理吸附降解等技术方法消除,使杂粕蛋白降解率提高30%,纤维降解率提高50%以上,抗营养因子消除率达80%,提高了杂粕利用率。2022年,新希望六和预计生产饲料3000万吨,豆粕用量可减少90万吨。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牧原股份建立了饲料原料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等营养参数数据库,实践证明额外补充适量5-6种合成氨基酸,可将生猪养殖全程饲料蛋白含量标准下调至12%。2021年,牧原股份生猪养殖使用配合饲料158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6.9%,比养殖业消耗饲料中豆粕平均含量低8.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130万吨。
2021年,大北农猪禽配合饲料产量500万吨,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10%,比养殖业消耗料中豆粕平局含量低5.3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使用量27万吨。
此外,2022年9月,由大北农作为牵头单位的“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制造前沿技术及新产品创制”项目(简称“蛋白项目”)启动会召开,“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
大北农国际集团总裁、蛋白项目首席科学家宋维平表示,创新联合体将实现形成我国蛋白饲料创新阵型,3年实现新增或节约1600万吨大豆当量,推动解决我国蛋白饲料紧缺、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的产业问题。
12月30日,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光银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月2日,电影市场元旦档以超5亿元的总票房走向尾声,出品方与发行方也逐步将工作重心向下一个关键档期——春节档转移。...
截至1月2日,包括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及B站在内的7台跨年晚会收视成绩均已出炉。...
在经历了放开-阳康-复苏后,三亚的旅游业正朝着疫情前的“火爆”越走越近。...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至“乙类乙管”,未来我们将与病毒共存,员工阳了请假也将成为常态,企业正常运作势必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影响。...
深铁741亿元、广铁589亿元,京投、杭铁、苏州轨交也分别在各自大本营拿地,甚至连沈阳地铁也不甘示弱,在沈阳二批次集中供地的10宗地块里独自...
临近岁尾,沉寂了一年的艺术圈,因为一枚小小的“蓝兔”邮票意外登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