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急、范围大黄颡鱼溃疡病大爆发!“国标渔药”也救不了怎么回事?▏陈昌福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ladbrokes官网 > 翘嘴鲌饲料

发病急、范围大黄颡鱼溃疡病大爆发!“国标渔药”也救不了怎么回事?▏陈昌福专栏

2024-01-25 21:45:59 翘嘴鲌饲料

  我们在位于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和宜昌市的几个“陈昌福鱼病防控实验室”,最近完成了一次对养殖黄颡鱼暴发性发生“溃疡病”的药物筛选和治疗过程。

  因为这次养殖黄颡鱼的“溃疡病”暴发后,涉及的养殖范围大、疾病病程进展很快,导致患病黄颡鱼的死亡率也很高,不少黄颡鱼养殖业者在未等到实验室完成菌株分离与药物试验结果,就开始按照“国标渔药”的使用说明书里面的“用法与用量”大量地使用了多种“国标渔药”。结果再次证明了如果只是按照“国标渔药”包装袋上写的“用法与用量”使用“国标渔药”的话,是不会对患病鱼类有任何治疗效果的!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这些所谓的“国标渔药”,已经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使用几十年了,其说明书里面制定的“用法与用量”也只是根据几十年前完成的试验结果而制定的。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中,都是按照“国标渔药”说明书里面标出的“用法与用量”在使用这一些药物的,而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致病性病原生物也是会对接触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如果我们现在依然按照几十年前制定的“用法与用量”使用这一些“国标渔药”的话,即使是“国标渔药”不能获得药物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效果,应该也能理解的吧!

  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拥有了“国标渔药”,也还要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啊!否则,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与滥用药无异的!

  摘要:摘要本文内容是对最近在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和宜昌市的水产养殖区,暴发性发生的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溃疡病”的诊治过程的总结。黄颡鱼体表出现大小面积不等的表皮溃烂为疾病特征的所谓“溃疡病”,是可以由多种致病细菌引起的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之一。本实验室从患病黄颡鱼肾脏中获得分离菌株后,完成了对市售15种抗微生物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并且根据供试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监测结果,选用抑菌效果良好的10.0%盐酸多西环素制剂,按照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后拌和在黄颡鱼饲料中,每天投喂患病黄颡鱼药饵1次,连续投喂5~7d。在对患病黄颡鱼投喂添加有抗微生物药物饵料的同时,用二氧化氯制剂化水后实施全池泼洒,使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氯(ClO2)浓度达到0.30 mg/L,隔天再泼洒1次,在一个疗程泼洒2次。对患病黄颡鱼的药物治疗根据结果得出,采用连续投喂5~7d添加有10.0%盐酸多西环素制剂的药饵,同时与泼洒ClO2结合应用的药物治疗程序与方法,对于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和宜昌市的水产养殖区黄颡鱼的细菌性“溃疡病”,显示出了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但是,与没有完成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而直接选择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国标渔药”的黄颡鱼养殖业者相比较,使用“国标渔药”的患病黄颡鱼死亡率长时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结果是给大量黄颡鱼的养殖业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进入6月底以后,在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和宜昌市的水产养殖区,暴发性地发生的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溃疡病”,患病黄颡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出现大小面积不等的表皮溃烂,且呈现出暴发性发生与流行态势。根据不少黄颡鱼养殖业者的反映,今年发生的黄颡鱼“溃疡病”采用“国标渔药”治疗时,难以获得理想的药物疗效。因此,部分黄颡鱼养殖业者因为黄颡鱼暴发“溃疡病”,已经蒙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帮助黄颡鱼养殖业者解决黄颡鱼“溃疡病”的药物治疗问题,我们受部分黄颡鱼研制者的委托,从患病黄颡鱼养殖池塘中收集病鱼样本带回实验室,从其肾脏中分离致病细菌菌株,并根据用分离菌株完成的15种水产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从中选择正真适合的水产用抗微生物药物制剂,根据每个养殖水体中养殖黄颡鱼的总体重,取定量的水产用兽药投喂患病黄颡鱼,取得了良好的药物医治效果。

  从2023年6月下旬开始,从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和宜昌市的水产养殖区,收集患有“溃疡病”的黄颡鱼带到实验室,作为分离致病菌株的病鱼样本。

  在到访水产养殖业者以及检查患病黄颡鱼的过程中,得知患病黄颡鱼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疾病发生初期黄颡鱼的摄食量下降,身体发黑,离群在靠近岸边的水面游动。检查病鱼不难发现,患病黄颡鱼都有大小面积不等的表皮溃烂为特征“溃疡病”典型症状(图1)。

  取已经出现典型症状的患有“溃疡病”的黄颡鱼,置于无菌条件下,从病鱼的肾脏中采样,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BHIA,Difco)平板上作划线分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28℃的恒温培养箱中做细菌培养48 h后,从培养皿中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利用已经纯化培养的分离菌株,完成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药敏感性检测。同时,分别将不同菌株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低温保存备用。

  采用市售15种抗微生物兽药作为本试验中的供试药物。供试药物的名称与批号如表1所示。

  依日本化学疗法学会制定的标准法进行。即将供试抗微生物药物用适宜的容媒预溶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按照上述制剂中抗微生物药物的含量,分别稀释至1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13个浓度。然后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Difco)将各浓度的药物液稀释10倍,从而使培养基中的各种药物的浓度达到100.0~0.025mg/L的2倍稀释的13个浓度。最后向每支盛有2.9 mL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0.1 mL浓度为1.2×10 6cfu/mL活菌液,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3d,经肉眼观察证实无细菌生长试管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某种抗微生物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实验室中先后完成了从各地采集的患“溃疡病”的黄颡鱼肾脏中分离、纯化到11个分离菌株。利用这些分离菌株对15种供试抗微生物药物兽药制剂完成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结果能够准确的看出,分离菌株对供试药物中部分抗微生物兽药的MIC检测结果证明,致病性分离菌株中已经有菌株对部分供试抗微生物兽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有多个分离菌株已经对供试抗微生物药物制剂,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根据对15种抗微生物兽药制剂对患病黄颡鱼中分离菌株的MIC检测结果,分别向不一样的地区的黄颡鱼养殖者提出了选择适宜治疗疾病药物的建议。即选择对从患病黄颡鱼体内获得的分离菌株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抗微生物兽药,作为当地患病黄颡鱼的治疗疾病用药物,从黄颡鱼养殖业者出得到的回馈结果是用药后均获得了理想的药物医治效果。

  简单地说,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纯化致病性菌株,针对分离菌株完成对多种抗微生物兽药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在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分别选择用量少、效果好的10.0%的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和10.0%恩诺沙星粉(水产用),作为在不同黄颡鱼养殖区域使用的治疗患病黄颡鱼“溃疡病”的抗微生物药物,最后根据养殖黄颡鱼总体重,计算用药量后均匀地拌和在饲料中投喂患病黄颡鱼。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将全天的用药量拌和在1次投喂的黄颡鱼饵料中,每天投喂1次药物饵料,连续投喂5~7d为一个给药疗程。在投喂药物饵料期间,采用质量较好的二氧化氯作全池泼洒用消毒剂,隔天消毒池水1次,在一个疗程消毒池水2次,消毒的目的是消灭养殖水体中部分致病菌。

  由于在湖北省枝江市、当阳市和宜昌市的黄颡鱼养殖区,暴发黄颡鱼“溃疡病”存在发病范围大、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不少黄颡鱼养殖业者为了控制疾病带来的损失,直接采用“国标渔药”中的各种抗微生物药物医治疾病,结果是治疗效果很差,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比较大。

  本实验室从部分黄颡鱼养殖区采集典型患病黄颡鱼样本,从其肾脏中获得分离菌株后,针对15种供试抗微生物药物制剂完成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分离菌株具良好抑菌效果的水产用抗微生物兽药用来医治,达到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因为患病黄颡鱼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们的实践结果再次证明,即使是“国标渔药”,也需要在检测致病性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基础上,决定选用药物的种类和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只有做到科学、精准地使用“国标渔药”,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效果,否则,其实质也是与滥用药物无异的。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 陈昌福,正大水产当阳陈昌福鱼病防控实验室 冀尧杰 陈灿 彭清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68岁男子越狱43年后落网:犯报复纵火罪服刑期间脱逃,已“漂白”身份结婚生子

  南航美女经理除了生理期没闲过,两年半和上级出入酒店400多次

  “打针脸”对比天然脸?《庆余年2》暴露人间线岁林忆莲或将复出,港媒曝4月将登台演出,曾连发9条动态晒近状

  11个月弟弟因擅闯哥哥房间被无情驱逐,被哥哥拉出来后毫不犹豫地再次进攻,第三次时被哥哥堵到门口但气势很足地坐在地上,妈妈哥哥房间到底有多香时时刻刻都想进。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