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有什么最让你难忘?是年初疫情带来的担忧惶恐,还是走向抗疫前线的不屈身影?是脱贫攻坚路上收获的幸福喜悦,还是农耕生活拥抱数字时代带来的美好体验……你的回答,或许是一言难尽;而你在我们的记录里,写满责任担当。
从年初到年尾,在这极不平凡的2020年里,我们始终和你们在一起,共度难忘时刻,写下奋进篇章;见证温暖与奇迹在蜀乡大地重生,也标注坚定前行的价值与意义。今日,我们邀请这12个月中走向川农报的12位“代表”重聚,回答属于他们也属于你我的2020年之问。
因为疫情,今年的文化传播活动受一定的影响,于是我们做了很多新的尝试。3月,我们推出了2020全年经典阅读的“奔跑行动”,打造了阅读平台,发起阅读云分享,至今已举办50余场;开设了第一家社区书店(散花书院蓓蕾社区店),以“书香连心”统领我们天府文化、艺术生活、学堂、文创进社区,整合作家、艺术家、非遗传人、文创机构的作品和产品资源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让“文化自信”融入百姓生活。
2020年虽然异常困难,但也获得了诸多认可,策划主编的《我在那香迹处沉醉-岷江村纪事》还荣获第三十二届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长城守望,隔窗看春来,与国同忧患,全民战疫情,待天蓝地净时,花重锦官城。2021年,相信会慢慢的好!
记者:疫情下村民安好吗?眼下的防疫工作依然不可放松,你想对村民说什么?
今年的疫情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大家都平安顺遂。从我对全村的了解看,外出务工的人有所减少,但是村上一年来一直积极想办法帮助老百姓在周边就近落实务工,让他们能有收入。
年初突发疫情,作为一名医生,守护大家的安全就是我的责任。虽然累是累了一点,但是现在看来,大家都健健康康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眼下,为防止疫情重来,我们对村里几个主要场所定期消杀,我也在问诊的同时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防疫宣传工作,请村民们放心。
今年猕猴桃收成相对去年产量持平,后期价格相对去年提升20%左右。明年我们将重点在生产和市场营销上努力。在生产上,继续加大生产管理,把高品质恒定的猕猴桃作为生产目标,充分的利用国家农业产品溯源平台,做到生产环节有据可查。在市场营销上,加强对外合作,强化品牌,进行差异化发展,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美味猕猴桃。
今年村上最重头的事就数“村村合并”了。原新跃村和民主村合并为新民村,村民4000多人,相比从前人多了、地盘大了,更是考验村干部的时候。村合并后更加有助于产业的规划,产业园区要落户我们村,单个村可用财力也增加了,村民一听哪个不支持?而且村上优化配置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逐渐完备村级民事度。在没完全理顺村集体事务时,我家就成了代办点,节假日不休,总之,门常开、人常在,随时服务村民。
我写的“民情日记”从年初的79本,到现在已经是第80本了。了30年的村主任,虽然退休了,但是要对得起党员身份。明年1月新一届村委班子选举,作为老一辈,退职不退责,我还会继续发挥老党员“余热”,协助年轻村干部把村治理好。
记者:搬了新家后,村民们的生活有哪几个方面的变化?有村民回到村里吃上“旅游饭”了吗?“悬崖村”村民们搬进新家后,孩子们再也用不着攀爬危险的天梯去上学了。社区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也更加齐全,大家还可以在社区参加就业培训,有的妇女还在业余时间通过彝族特色刺绣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村民走出“悬崖村”,并不代表扶贫的终止。虽然“悬崖村”大部分人离开了,但“悬崖村”还在。县城安置房内,村民们经历着从“乡”到“城”的身份转变;而在村庄内,原本的旅游业、种养业也因为这次搬迁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城后,村里的年轻人还可以回到村上继续发展民宿旅游,或者进入旅游公司工作;村里的地并没有荒着,青花椒、脐橙、油橄榄、高山蜂蜜等项目,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就业、农产品销售和利润分红等收入,尤其是今年火起来的直播带货,让不少乡亲们变身主播,将“悬崖村”的特色农产品卖向了全国各地,也吸引了更多人到这里来游玩。
今年生姜收成不错,每亩产量在2000到3000斤,亩产值至少有八九千元呢!其实,除了生姜,我们驻普格帮扶的不少农业产业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刚从普格回来,12月雨水乡的1100多亩小米辣丰收了,大马口村村民单种小米辣最高的就赚了5000多元,高兴坏了。除此以外还有今年8月,夹铁乡阿木村种的甜瓜、哈密瓜、番茄等喜获丰收,产业收入70多万元,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空白。
我与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尽管今年多次住院,动手术,但我始终牵挂着彝乡田间地头。躬耕田垄,立志为农。我希望充分的发挥农技业务特长,引导和帮扶农民,为农业农村发展多作贡献。
记者:从养豪猪变成养家猪,收入怎么样?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养猪经历来看,养生猪是一个好选择吗?
今年初,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有关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在全省范围内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我之前养殖的是豪猪,在禁养范围以内,从今年2月初,开始着手转产养殖家猪。
豪猪与家猪猪舍形式相近,改建过程很顺利。我采用自繁自养,节约了不少成本,仅在下半年就已经销售了三批生猪,年前,还要销售一批生猪。每头猪平均售价为6000元,预计今年纯利润能够达到七八十万元,是养殖豪猪的3倍。
这两年,家猪市场看涨,家里有14头能繁母猪,前几天才下了一窝14头仔猪,年前还要再下两窝。我准备明年再把养殖场扩建出几百亩,追上这波行情。
我现在就读于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深圳校区上学。我父亲现在在县城上班,一来可以就近照顾奶奶,二来可以就近照顾年幼的弟弟。9月,刚到深圳的时候,第一次在完全陌生的大城市开始大学生活,我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过学院书记和辅导员都很热心,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的我已经习惯大学生活了。
我所学的专业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希望学好它。虽然目前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老师都很耐心认真,我会努力去解决困难的,毕竟未来还长,要热爱生活呀。
今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站紧密联系,开展了2020年四川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截至目前,7支种质资源调查队均已出征,收集资源761份,其中粮食作物237份、经济作物85份、蔬菜271份、果树165份、牧草绿肥3份。
明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继续对重点调查县开展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同时结合物候期对现收集及征集的部分农作物、果树枝条、蔬菜等种质资源进行播种、嫁接或扦插繁殖,进行科学鉴定评价,为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打好基础。
通过这一年以来的整村运营工作,目前我们在雅安市已签订“碧峰村”“红草村”两个村庄开展整村运营工作。
以民宿为依托,大力开发文创产品、乡土游学产品等,从而推动景区业态多元化,带动村民就业,这是我们对整村运营的规划方向。目前,碧峰村已升级改造的民宿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还增加了百余个就业岗位。尤其是更多村民看到村庄变化后,思路和心态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主动找到运营团队帮忙规划经营。现在的碧峰村已告别了过去单家独户、各自为政的独立经营时代。
而针对红草村目前缺少休憩、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的问题,我们充分的利用村集体的闲置资产来建设“酒厂+民宿”的餐饮住宿体系,为村集体创收,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在整村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收获,也不断探索。整合村庄各类资源后,还是要依托创客和返乡青年来共同解决目前乡村振兴中面临的村庄业态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我们将在来年继续努力。
记者:今年送“水中大熊猫”川陕哲罗鲑“回家”之后,下一步还需要做些什么工作?
今年的长江禁渔为川陕哲罗鲑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但放流仅是一个开始,要继续做好生态修复和栖息地保护工作,让它有吃的,有活动空间。
下一步,我们要做好后期的监测管理。放流时,每条鱼的规格都有记录,也从鱼鳞上提取了DNA,后期通过捕捞监测,看其在自然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再根据真实的情况进行人为向好干预。这次也是实验性放流研究,如果成功了会在其他曾经分布区域再进行增殖放流。
对这条鱼的研究还会持续很久,包括建立遗传基因库、培育优质子一代种群等。如果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条鱼的开发利用,实现其经济价值是最好的。川陕哲罗鲑成长速度快,肉质好。如果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推进其变成经济鱼类进餐桌,它将是优质地道的中国三文鱼,这也是最终的研究目标。
目前我正在播种冬马铃薯,今年要种600亩。自从有了我自己改造的“铁牛”——自制两垄四行马铃薯播种机,完全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人力问题,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大型机器带来的问题。回想起当时改造这台机器,前前后后一共用了7万多元,从现在的生产效率和效益看,这笔钱花得很值。一开始投身到马铃薯种植的时候也亏过钱,但是这几年我掌握了技术,收成和价格也都还不错,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就可以还清负债实现真正的盈利了。
今年这批马铃薯我盖上了地膜,还搭建了200亩大棚,就为了让马铃薯避免受极端天气影响,早日出苗,从而早结薯早收货,占领市场获取高收益。预计来年第一批马铃薯4月1日就能上市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联系收购,省内省外的都有,销路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