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无节制开发极危动物川陕哲罗鲑最后家园恐将消失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水电站无节制开发极危动物川陕哲罗鲑最后家园恐将消失

2023-12-06 16:05:50 案例展示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流经川西高原等地后,于四川乐山市注入岷江,全长公里,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因大渡河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在大渡河上游及支流已经建成了龚嘴、铜街子等多个大中型水电站。

  新的巴拉电站今年开工,将会在2022年12月全面竣工。巴拉水电站所在的大渡河源头河段,是川陕哲罗鲑的重要栖息生境,工程建设将淹没库区2处川陕哲罗鲑产卵地,对厂房尾水下游2处川陕哲罗鲑产卵场会产生一定干扰,川陕哲罗鲑适宜产卵生境将进一步被压缩。

  环保志愿者表示,他们都以为巴拉电站的兴建,将会对以足木足河为栖息地的“水中大熊猫”川陕哲罗鲑以及其他珍稀鱼类造成严重影响,巴拉电站环评报告中要求的增值放养、规划栖息地保护区等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仍要进一步验证。

  记者采访中发现,国内学术界一致认为,众多水电站的修建,对大渡河中包括国家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四川省升级保护鱼类重口裂腹鱼、青石爬跳、中华鮡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如何平衡发展和保护生态多样性两方面,是当前水电建设中面临的巨大考验。

  川陕哲罗鲑,又称四川哲罗鲑、布氏哲罗鲑、虎嘉鱼等,四川当地称其为猫鱼。川陕哲主要分布流经四川、陕西和青海省的河流中,由于人为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破坏了生境和产卵场地,其自然资源量和分布区显著下降,在最初发现它的岷江都江堰段等传统分布地已经找不到身影了。

  国内现有的研究表明,川陕哲罗鲑是冰川期残存在内陆少有的冷水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栖息在海拔700—1000米的山麓溪流中,多为两侧高山遮蔽、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含氧量高、水温较低的水域。川陕哲罗鲑先后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等级。

  而且,因为其为凶猛的食肉性鱼类,是河流或溪流ECO中的典型的高级捕食者,它的衰退意味着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水电站的大坝建设直接将山川河流拦腰截断,阻断了河流中鱼类的游动通道,对鱼类回游影响很大。(回游是指水生动物为了繁殖、越冬或索饵的需要定期地从一个水域到另一个水域集体群迁移的现象。)

  水电站的工程建设直接阻断了回游性鱼类的回游通道,会导致河流中的鱼类不能回游到河流的另一端繁殖、越冬,造成鱼类种类减少或灭绝、鱼类资源数量减少。

  水电站的大坝拦截修建直接淹没使某些鱼类特有的产卵场和栖息地不复存在,使得鱼类产卵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

  水电站将河流阻断修成大坝,大坝变成水库,水库区面积扩大、水流的流速减缓使上游产下的漂流性鱼卵的可漂流里程缩短,严重时导致鱼卵下沉死亡。

  由于人为开发导致水生态环境受破坏,种群受一定的影响的水生物除了川陕哲罗鲑,还有许多正处在消失的路上。

  11月3日至4日在武汉举行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上,多名专家提到,长江流域水利枢纽项目众多,其中小水电达2.41万座,过度、无序开发已给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据相关人士介绍,长江上游分布有鱼类286种,其中局限分布在上游各干支流的特有鱼类124种,占43.3%;长江鲟、白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在上游水域栖息。这些都是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需重点保护。

  大量引水式电站使河流断续脱水,“发电收入很可能不够抵偿对水域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

  面对被毁坏的生态环境,种群数量极速减少的水生物种,一些“修复”做法也诞生了。比如,在梯级水库间修建过鱼设施、放流特有鱼类。但是,由于水库已无特有鱼类的栖息生境,这些举措都不是生态修复。

  费时费力无效的修复不应该继续,在有限时间内尽早让这些生物回到适合的环境里,才是耽误之急。

  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恢复河流的连通性和水文、水温等环境要素原有的自然节律,这在一些已建高坝大库的河流难以实现,“但对一些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的支流,要进行完整修复”。

  比照长江上游的支流,一条自然流淌的生态河流——赤水河,曹文宣建议,在长江流域只建了小水电的支流,将其小水电全部拆除(小支流上游的蓄水水库除外),恢复河流原来的自然流态;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充分的发挥自然河流净化水质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

  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有关人员的建议称,要严格审批支流及其附属湖泊水利枢纽的建设项目,理清长江干支流与附属湖泊的通道,重构长江流域江湖复合ECO,是解决水生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键性举措。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无序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专项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坚决制止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小水电开发,严厉打击未批先建、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我们希望,在未来依旧能看到那些可爱的水生生物。“珍稀”并不预示消失的速度,仅是告诉我们,对它们,要好好“珍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