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9日电 题:内蒙古山岭深处渔人家 “把戏鱼塘”孕育富民新工业
5月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绿意渐浓、岭上花开。沐着暖阳,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动身,翻过山、跨过河,再走一段天然路,山穷水尽处,山间的一道波光粼粼的小河映入眼帘。
“这一个池子能打1000多斤细鳞鲑。”进入5月,“新渔民”耿海涛迎来鱼塘收获期。
“80后”的耿海涛是土生土长的托扎敏村夫,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坐落在林海之中的小村庄山明水秀,优质的生态环境从未改变过。
“年轻时也想闯出山林,去外面的国际看一看。”耿海涛是个有为青年,干过饲养业,也干过建筑业。“结婚后,岳父的鱼塘养的鲤鱼、鲫鱼、草鱼等惯例鱼种逐步不可以满意商场需求。”
眼看老岳父坚持终身的工作遇到瓶颈,耿海涛决议回乡养鱼,试着走一条工业转型的路子。
“2018年,一差二错得知在大兴安岭林区饲养细鳞鲑是一个好的增收项目,但这种鱼对气候、水质、饵料要求极高,成长周期还长,没有五六年见不到效益。”耿海涛说,人工饲养难度大,却也有惊喜,“陶力罕村依托诺敏河,优质的水源和水温正是为细鳞鲑‘量身定做’。”
说干就干,耿海涛在家人的鼓舞下,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地学习饲养经历,学成归来后,他接手岳父的300亩鱼塘展开细鳞鲑饲养,建立仙山池饲养农人专业合作社。
“咱们的饲养方法是使用天然的冷水河流诺敏河地下涌泉流引水入池,不发生水污染,所饲养的细鳞鲑鱼肉质鲜美爽滑、口感细腻味美。”现在的耿海涛已然从“外行人”进阶为行家里手。
细鳞鲑是国家二级野生维护动物,因鳞细微而得名,多休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明澈的流水中,适合水温范围在0℃至20℃,我国仅1属1种,是一种贵重的冷水鱼。
为了可以合法进行人工繁育饲养细鳞鲑,耿海涛办理了水生野生动物繁育许可证和运营使用许可证,成为内蒙古仅有一家具有人工繁育野生细鳞鲑的运营单位,也是第七批国家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供给单位。
“2018年,我投进2000余尾细鳞鲑苗,现在年繁育数能到达100余万尾。”耿海涛说,一起,还会为国家年供给放流10余万尾。
本年,耿海涛饲养的细鳞鲑迎来收获期,销往周边旗、市区,乃至黑龙江等地,估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50余万元。
为了添加种类的多样性,更好地满意商场的需求,耿海涛还添加饲养了哲罗鲑鱼、金鳟鱼、虹鳟鱼、三文鱼等种类,建成育苗保温房,还增加置办了鱼苗繁育设备。
耿海涛的“把戏鱼塘”除了不断招引四方顾客,还耳濡目染地影响了身边人。“许多邻近城镇的农牧猎民慕名而来,或是购买鱼苗,或是学习取经。”
托扎敏乡乡长张爱荣和记者说:“这些年,耿海涛的‘把戏鱼塘’带动乡里近五分之一脱贫户在家门口工作,每年每户增收近10000元。”
“现在的7个鱼塘合计有各类制品鱼、鱼苗合计10万余尾,其他的还有孵化的100多万尾细鳞鲑小鱼苗。”耿海涛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规划,“要扩展饲养规划,加大出产,而且方案展开休闲渔业野生垂钓旅行项目,打造渔业饲养和村庄旅行的工业链。”(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