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康生物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 英国ladbrokes官方网站

天康生物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5-15 10:39:53 英国ladbrokes官方网站

  根据《2023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显示,2023年,全国饲料工业实现产值、产量双增长,行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取得新成效。

  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140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总营业收入13304.4亿元,增长5.4%。其中,饲料产品产值12721.1亿元、营业收入12121.9亿元,分别增长7.7%、6.7%;饲料添加剂产品产值1223.4亿元、营业收入1110.3亿元,分别下降3.5%、4.9%。

  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2162.7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配合饲料产量29888.5万吨,增长6.9%;浓缩饲料产量1418.8万吨,下降0.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709.1万吨,增长8.7%。分品种看,猪饲料产量 14975.2万吨,增长10.1%;蛋禽饲料产量3274.4万吨,增长2.0%;肉禽饲料产量9510.8万吨,增长6.6%;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671.5万吨,增长3.4%;水产饲料产量2344.4万吨,下降4.9%;宠物饲料产量146.3万吨,增长18.2%;其他饲料产量240.2万吨,增长7.6%。从销售方式看,散装饲料总量13050.2万吨,比上年增长21.9%,占配合饲料总产量的43.7%,提高5.4个百分点。

  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1050家,比上年增加103家;合计饲料产量19647.3万吨,比上年增长13.0%,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国有11家生产厂年产量超过50万吨,比上年减少2家,单厂最大产量131.0万吨。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公司集团33家,比上年减少3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6.1%,比上年减少1.5个百分点;其中有7家公司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1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加2668万头,增长3.8%;2023年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2023年度,全国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加253万吨,增长 4.6%,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34372万头,同比增20.4%。

  为更好适应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

  截至2023年底,全国拥有1万头以上能繁母猪的企业共计118家,较2022年底减少2家。公司数减少的同时,万头猪企能繁母猪共计1155万头,亦较2022年底的1176万头下降2%,占全国总量的28%。

  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定(2020年修订)》,要求所有兽药生产企业均应在2022年6月1日前达到新版兽药GMP要求。新版兽药GMP的实施,我国兽药行业有望迎来洗牌,将使兽药行业的生产经营更规范,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深入推动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公布各省份可采用养殖场(户)自行免疫、第三方服务主体免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全方面推进“先打后补”工作,在2022年年底前实现规模养殖场(户)全覆盖,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152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共拥有1,879个有效的产品批准文号。2022年,全行业实现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165.67亿元,完成生产总值177.36亿元,毛利91.41亿元,平均毛利率55.18%,资产总额708.24亿元。2018-2022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规模由132.92亿元增长至165.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6%,反映了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中强调推动建立以疫病监测、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动物检疫制度,支持发展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逐步提升动物检疫科学化水平;优化生产技术结构,重点发展悬浮培养、浓缩纯化、基因工程等疫苗生产研制技术,提高疫苗生产技术水平;支持发展动物专用原料药及制剂、安全高效的多价多联疫苗、新型标记疫苗及兽医诊断制品;完善兽药质量检验体系,加强兽药检验机构检验测试能力建设,推进区域兽用生物制品检测实验室建设;完善兽药质量“检打联动”机制。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以成为中国一流的健康养殖服务商和安全食品供应商为目标,实现了现代畜牧业畜禽良种繁育-饲料与饲养管理-动物药品及畜禽病害防治-畜产品加工销售 4个关键环节的完整闭合,形成饲料及

  饲用植物蛋白、动物疫苗、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及肉制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架构,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如:

  公司实现了现代畜牧业畜禽良种繁育-饲料与饲养管理-动物药品及畜禽病害防治-畜产品加工销售4 个关键环节的完整闭合,形成饲料及饲用原料、动物疫苗、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及肉制品销售以及养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产业链架构。

  公司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全国拥有饲料生产企业三十余家,是全国饲料工业 30 强企业;公司是农业部在新疆唯一的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是全国八家口蹄疫疫苗及十一家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是农业部指定的猪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进入全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 10 强。先后获得“国家生物制品工程实验室”、“全国养猪行业百强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动物用生物制品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改示范企业”、第一批“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荣誉。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公司研发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生物制药业务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分别在新疆、上海、江苏设立研发中心,连续3年每年产品研制与技术创新投入占生物制药业务出售的收益的10%以上。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猪瘟病毒 E2亚单位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开创了瘟病毒疫苗的先河,为我国净化猪瘟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20年公司历时12年研制的布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上市,为国家防控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提供了有力手段;2021年由公司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XJ-DB2株)获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新兽药注册证书》,对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2020年投资超过2亿元的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完成建设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并于2022年3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评审,取得其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认可决定书。

  公司拥有一支团结、务实、富有激情、敢打硬仗的核心管理团队,凝聚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基础管理扎实,为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902,580.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1.99%;盈利 - 144,603.7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63.02%;总利润 -149,296.8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331.6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585.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137,808.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2.09%。

  2023年度,公司饲料业务出售的收益为649,228.94万元,同比增长17.37%,饲料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12%。全年饲料销售量为280.41万吨,同比增长20.75%。其中,猪饲料151.49万吨,同比增长18.22%;禽用饲料58.53万吨,同比上升32.03%;水产饲料5.07万吨,同比下降19.05%;反刍饲料58.08万吨,同比增长24.26%;其他饲料7.23万吨,同比增长7.11%。

  2023年度,公司制药业务出售的收益为99,635万元,同比增加5.93%。制药业务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24%。全年动物疫苗销售量为174,252.55万头份(毫升),同比增长33.15%。其中,口蹄疫

  疫苗销量71,460.43万头份,同比下降 3.33%;小反刍兽疫疫苗销量 24,662.53万头份,同比下降1.04%;猪蓝耳病疫苗销量1,814.49万头份,同比增长72.55%;猪瘟E2疫苗销量1,702.57万头份,同比下降16.41%;布病疫苗销量12,256.72万头份,同比下降9.50%;禽流感疫苗销量46,541.91万头份;其它疫苗销量15,813.90万头份,同比增长2.76%。

  2023年度,公司生猪养殖及食品加工业务出售的收益为554,072.18万元,同比增长8.05%,生猪养殖及食品加工业务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12%。全年共出栏生猪281.58万头,同比增长38.90%。

  2023年度,公司植物蛋白及油脂加工业务出售的收益为218,278.87万元,同比增长24.01%,植物蛋白及油脂加工业务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47%。

  2023年度,玉米收储业务出售的收益为302,115.49万元,同比增长1.56%,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88%。

  公司将坚定地依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紧紧围绕养殖业的关键环节,包括饲料饲养、良种繁育、动保以及养殖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为养殖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提升养殖效益,实现公司和客户的共赢发展,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中国一流的“健康养殖服务商”和“安全食品供应商”。

  饲料产销量315万吨,动物疫苗20亿毫升(头份)、生猪出栏300-350万头、植物蛋白原料加工生产量40万吨、玉米收储量150万吨;实现营业总收入240亿元。

  3、盈利是目的,合规是前提,内控是保障,防范风险是企业经营底线、全力推进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效率为先,自我优化,实现管理能力新突破。

  根据公司 2024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及饲料、食品养殖、制药、植物蛋白、玉米收储各业务的发展需要,大大降低经营过程由于原材料是否稳定供应及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充分的发挥产能利用率,扩展业务规模,提高各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公司及下属公司 2024年度拟向银行及其他类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30,0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用于办理包括但不限于建设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并购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融资期限以实际签署的合同为准。上述融资授信额度不等于公司实际融资金额,实际融资额度最终以金融机构最后审批的融资额度为准,具体融资金额及业务品种、融资银行或其他类金融机构等将视公司运营资金的实际的需求来确定。在授信期限内,授信额度可循环使用。公司将根据相关生产经营真实的情况及项目建设进度要求,并考虑各银行各业务品种的期限和利率等信贷条件,进行比选择优。为提升公司决策效率,公司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长审批授信额度内贷款的相关事宜,并签署有关规定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授信、借款、融资等有关的申请书、合同、协议、凭证等文件),授权期限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之日起至下年审议本类事项的股东大会之日止。

  公司生猪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目前慢慢的变成了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同时饲料业务对畜禽养殖业的依赖度较大,未来假如慢慢的出现大规模不可控的畜禽病害,将在短期内引起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自2018年8月我国确定第一例“非洲猪瘟”后,截至目前非洲猪瘟形势仍十分严峻,在研制出有效疫苗之前,非洲猪瘟风险将可能一直存在。

  对策:生猪养殖业务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建设,已建立良好的非瘟防疫体系;通过对人员、车辆、物资及工程建设项目改扩建、生物安全硬件升级等多方面的管理,严格落实“七进五出三控制”的防非要求,加强公司各生猪养殖基地的生物安全管理,降低、减少病害的发生及损失。公司将慢慢地增加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已形成了动物疫苗和饲料、生猪养殖并重的格局,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动物疫苗业务和生猪养殖、饲料业务的互补性,将有利于化解畜禽病害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豆粕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将对公司饲料业务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在大宗原料主产区设立了专业的收储公司,在原材料价格相对低位时收储部分原材料,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公司将积极开辟新的原料供应渠道,努力降低原料成本。

  近年来国内畜禽产品价格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养殖效益的下滑将对公司生猪养殖和饲料业务的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策: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将通过提高管理和饲喂技术水平,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应对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公司近几年来积极地推进向服务营销模式的转型,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为价值链的竞争,为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养殖技术、防疫体系、融资担保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增强养殖户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降低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消费的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对公司的品牌和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策:公司将通过严格的饲养管理确保生猪安全,同时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国际通用的 HACCP管理模式,产品达到了HACCP出品的标准,并且建立了肉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肉食品安全、放心。

  因市场经济及公司所处行业随时因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存在无法达成经营目标的风险,公司制订的2024年经营计划和主要目标,不构成对股东的业绩承诺。

  鄂股2023年年报“交卷”:净利润整体同比降两成 营收规模九州通位列第一

  潜在市场规模超60万亿元!A股23家公司披露数字资产,中信重工7.16亿元居首竟是乌龙

  沪指迈入技术性牛市!科技公司获看好,稳定成长且机构密集调研的低估值滞涨股仅15只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碧桂园地产:已于宽限期内完成“23碧桂园MTN001”、“23碧桂园MTN002”利息偿付

  已有33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8.10亿股,占流通A股59.35%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70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的人可加强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2024-04-30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4-19)增长454户,幅度0.75%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