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般种在田里,桃江县石牛江镇牛剑桥村的20亩水稻却“长”在鱼塘里。乡民近来收割了一部分“长”在鱼塘里一块块浮板上的水稻。该村剑桥渔村协作社负责人刘伟介绍,这是漂浮稻,种有双季稻和一季稻,一季稻前段时间收割了,现在收的是双季稻,估计亩产300至400公斤。
记者今天在栽培漂浮稻的鱼塘看到,鱼塘上面漂浮着一块块白色的浮板,每块浮板面积5平方米,上面有72个洞孔,刚收割的水稻蔸规整地嵌在洞孔里。悄悄一提,看到水稻根系包裹在一个镂空的种子钵里。
刘伟是一名“90后”大学生,他父亲在村里流通280亩水面养鱼。2020年末,刘伟回村帮父亲养鱼,将大鱼塘改为10亩一口的小鱼塘,专门饲养商场行情报价安稳的黄颡鱼。派到村里的镇干部王施懿是湖南农业大学饲养专业毕业生,经他牵线,剑桥渔村协作社成为湖南农大产学研基地。
刘伟一向有改动鱼塘水产经济单一的主意。他得知深圳有一家出产漂浮稻泡沫板的企业,正好湖南农大也在进行漂浮稻栽培课题研讨,便和湖南农大及深圳这家企业达到协作协议,今年在40亩鱼塘上进行20亩漂浮稻栽培试验。
“漂浮稻不能喷洒农药、上肥,避免影响鱼儿的存活,水稻经过根系吸收水中养分可净化水质,完成‘鱼稻共生’。”刘伟带领记者看了两个相邻的鱼塘,养的都是黄颡鱼,水质却截然不同:栽培漂浮稻的鱼塘水质明澈,另一个未栽培漂浮稻的鱼塘有漂浮水生物。
“栽培漂浮稻前期投入本钱比较高,每亩约2万元,但漂浮板运用年数的限制为10年,均摊下来,每年的收益依然可观。”刘伟说,鱼塘栽培漂浮稻,可下降改进池塘水质的投入,削减鱼药投放量、增氧设备等运营本钱,一起添加鱼的密度,加上水稻收益,每亩可增收3000至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