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李文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案例展示 > 英国ladbrokes官方网站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李文杰

2024-02-18 23:20:55 英国ladbrokes官方网站

  爱问共享资料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李文杰文档免费下载,数万用户每天上传大量最新资料,数量累计超一个亿 ,《水产养殖》2011年第08期病害防治!!!!!!!!病!害!防!治!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及其!!李文杰,朱菲莉,赵昌喜,周国勤(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黄颡鱼,又称黄嘎、昂刺、黄腊丁等,隶属于鲶时间是高温季节,具有易暴发,来势凶,蔓延快等特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具有肉质鲜嫩,少肌间刺,营点,当水温25~30℃时病鱼出现大批死亡。主要症养价值高等特点,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状是:病鱼食欲下降,甚至闭口不食,运动失调;病类。近几年来,黄颡鱼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已悄然兴鱼体...

  《水产养殖》2011年第08期病害防治!!!!!!!!病!害!防!治!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及其!!李文杰,朱菲莉,赵昌喜,周国勤(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黄颡鱼,又称黄嘎、昂刺、黄腊丁等,隶属于鲶时间是高温季节,具有易暴发,来势凶,蔓延快等特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具有肉质鲜嫩,少肌间刺,营点,当水温25~30℃时病鱼出现大批死亡。主要症养价值高等特点,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状是:病鱼食欲下降,甚至闭口不食,运动失调;病类。近几年来,黄颡鱼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已悄然兴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起,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腔淤的逐步扩大和养殖密度的逐步的提升,各种病害问题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胆汁外渗;胃、肠内无也一天比一天突出,业已成为黄颡鱼养殖业发展中的制约食物,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因素。本文就黄颡鱼养殖中易发病害的特征以及预死,肾脏上有霉黑点。防、治疗等方法加以介绍,以帮助广大养殖户更好预防:加强饲养期间的水质调节,保持池水溶的防治病害,减少损失。氧5mg/L以上;夏季高温季节定期加注新水,及时1细菌性疾病开启增氧机;适当降低鱼种放养密度;加强管理,勤1.1红头病捞残渣剩饵。病原为鲇鱼爱德华氏菌,主要危害2龄鱼种或治疗:采取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成鱼,流行于每年的4—6月和9—10月,水温一般方法:①全池泼洒强氯精,浓度为0.4~0.5mg/L。②在18~28℃,发病感染率10%~30%,死亡率可达投喂四环素药饵,浓度为0.6~0.7g/kg,每天1次,连70%。该病是近年来出现的危害很大的新型暴发性续3d。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添加1%的食盐传染病,辽宁、吉林、江苏、湖北、四川、重庆、广东等和Vc。地均有发生,以头顶部充血、发红,甚至穿孔露出脑1.3肠炎病组织为主要特征。主要症状为:在发病初期病鱼无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可能来源于底层淤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退,离群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缓游,反应迟钝,垂直挂在池壁。后期一部分病鱼的中的鱼肉浆。主要危害成鱼、亲鱼,流行于每年的鱼嘴周边及各鳍出现充血斑,下颌皮肤破损出血呈6—9月,水温25~30℃。主要症状是:病鱼常离群独圆形孔洞。游,食欲下降,游动迟缓,易被捕捉;严重时病鱼腹预防:调控水质,合理控制寄生虫,定期在饲料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剖开鱼腹可见大量淡黄色投饵区消毒。在病害流行季节,适当增加开机的时积水;肠内无食物,肠壁充血发炎,将病鱼头部拎间,以增加溶解氧,同时添加强力霉素拌在饲料中,起,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浓度为0.5g/kg,连续投喂3~5d进行预防。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发霉治疗:若发生该病,马上进行药物医治。首先饲料;定期加注清水;开动增氧机及泼洒生石灰,保整个水体泼洒聚维酮碘等碘制剂0.5mg/L,同时在持水质肥爽清新;在夏季加深水位,使水温不高且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浓度100mg/kg,连续投喂变化较小。在发病季节,投喂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4~5d,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千克鱼体重喂大蒜10~30g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2出血性水肿病10%)2g,每15d投喂1次。病因初步研究是由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具体尚未定治疗: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治论。该病对苗种或饲养期间的成鱼危害最大,尤其疗。治疗外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0.5mg/L,全池遍对培育阶段的苗种,死亡率可高达80%。一般流行洒;内服复方新诺明按1~1.5g/kg拌饵投喂,连喂

  49病害防治《水产养殖》2011年第08期3~5d,或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鱼体重喂50~80高时,容易暴发此病,在几天内可引起病鱼大批死mg,连喂4~6d。亡。主要症状为:病鱼鳃上黏液增多,有出血、淤血1.4烂鳃病或缺血的斑点,呈花鳃状;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个鳃呈青灰色。此病极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鳃病,每年的4—6月为流行高峰,可导致鱼死亡。主要症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来诊断。状为: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预防:清除池中过多淤泥,用浓度200mg/L生停食。体表无异,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并分泌出石灰或25mg/L漂白粉消毒;平时应注意调好水质,大量黏液,病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显微镜下观察,及时捞除残饵,降低水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水体透可见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集成柱状。明度。预防: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需药物消毒;控制放养治疗:发病鱼池全池遍洒漂白粉,浓度为1密度,适当稀放可有效预防此病;发病季节,在食场mg/L,并冲注新水;下次放养前必须彻底清淤,使用周围用漂白粉挂袋或泼洒漂白粉进行预防,每周一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水中和底泥中残留的菌丝和次。孢子。治疗:发病时用1mg/L漂白粉或溴氯海因3寄生虫性疾病0.3~0.4mg/L,和等量的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每3.1粘孢子虫病天1次,连续3d。同时用氟哌酸拌饲投喂,用量为该病流行于每年的5—6月,在饲养初期常导每千克鱼体重喂10~30mg,每天1次,连喂3~5d。致大量死亡。根据寄生于鱼体的不一样的部位,粘孢子2真菌性疾病虫分为以下几种:①由野鲤碘泡虫、单极虫、中华尾2.1水霉病孢虫等引起的皮肤病,主要症状:体表布有许多大病原为水霉科的水霉和绵霉,严重危害孵化中小不规则小白点,严重时,鱼体消瘦死亡。②由球孢的鱼卵和鱼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成鱼。此病一年四虫、异形碘泡虫、巨间碘泡虫、变异粘体虫和上述引季流行,以早春、晚冬为最,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起皮肤病的粘孢子虫等引起的鳃病。患此病的病鱼多因拉网、分箱、运送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水霉菌呼吸困难,外鳃盖骨张开,难以闭合,游动无力,常最初寄生于鱼体,肉眼看不出异状,但是当肉眼能浮于水面,严重时窒息死亡。③肠道由多种粘孢子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向内、外生长并扩散,似虫引起。病鱼体色发黑,游泳无力,常在池塘的水体白色棉毛,因此又称肤霉病、白毛病。寄生鱼卵上,中上层活动,食欲减退,在患病的后期则基本停食。因外菌丝呈放射状,故常称为太阳籽、卵丝病等。病鱼最后因消瘦而死亡。预防: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使用生石灰彻底清预防:黄颡鱼鱼苗进池前,每平方米用生石灰塘;在放养、捕捞、运送过程中,仔细操作,避免鱼体200g干法清塘,彻底杀灭池底的卵囊和孢子,可有受伤;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2%~3%效预防粘孢子虫病。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2mg/L亚甲基治疗:以90%晶体敌百虫配成0.1%~0.5%浓度蓝,2d后再泼洒一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水溶液浸洗鱼体5~10min,再以0.2mg/L~0.3mg/L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的浓度全池遍洒,隔1~2d再用药1次,连续3次。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患肠道孢子虫病时,可用孢虫清拌饲投喂,浓度为防治:发病后可用水霉净全池泼洒,浓度为0.8g/kg,连用3~5d。0.15~0.3mg/L,也可使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浓度为3.2小瓜虫病2~3mg/L,隔2d泼1次。又称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靠包囊2.2鳃霉病和幼虫传播,主要危害苗种,对成鱼一般危害小。小黄颡鱼对此病十分敏感,由鳃霉菌在鳃组织中瓜虫适宜繁殖水

  温为15~25℃,故该病流行于初寄生引起。目前在辽宁、吉林、两广、两湖、江浙、上冬、春末,一般夏季发病少。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海等地已有发生,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感染。主要症状:患病鱼焦躁5—7月为甚。当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不安,虫体寄生于体表、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50《水产养殖》2011年第08期病害防治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虫治疗:用1%的阿维菌素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体如侵入眼角膜,则引起发炎变瞎,最终因运动失米水体用量为0.03mL,疗效显著。也可以用90%晶调、呼吸困难而死亡。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见大量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3~0.4mg/L。小瓜虫,即可确诊。4非生物性疾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4.1营养性疾病抵抗力;鱼种放养前,鱼池一定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成份变塘;鱼种下塘前进行抽样检查,如发现有小瓜虫寄性或能量不足而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症生,应采用药物药浴。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表现为病鱼肝脏治疗:用冰醋酸200~250mg/L溶液浸洗病鱼约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15min;或用亚甲基蓝2mg/L全池遍洒,连用2d。胰脏色淡等等,会造成病鱼零星死亡。另外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防治方法: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使用量为每立方米的水体使用辣椒粉0.75g,干生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姜0.3g,具有一定疗效。注意防治本病时不宜全池4.2机械损伤泼洒硫酸铜。该疾病主要是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3.3车轮虫病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多发生于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从而继发细菌感染春末、秋初,大量寄生时易导致鳃、皮肤黏液增生,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鳃丝充血,体表皮肤出血小点,病鱼表现为焦躁不防治: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安,严重时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鱼体体色加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深,鱼体消瘦,喜于池边或池底磨擦,一般不导致死密度。运输水中添加土霉素适量,鱼种进池或进箱亡。前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消预防:放养进行清塘,并保持好水质;选择合理毒。的放养密度;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5分4.3气泡病钟。病因是养殖水体中某种气体(如氧气、氮气等)治疗:用0.5mg/L的硫酸铜和0.2mg/L的硫酸过饱和而引起气泡病,主要危害鱼苗。症状为病鱼亚铁合剂全池泼洒,3d使用1次,连用2~3次,可体表、肠道中出现气泡,最初病鱼在水面作混乱无有效防治该病。力游动,随着气泡的增大及体力的消耗,病鱼逐渐3.4锚头鳋病失去自由游动能力而浮在水面,不久即死亡。解剖病原为锚头鳋,在水温12~33℃之间都可以繁可见肠道中有气泡,镜检可见血管内有大量气泡,殖,主要流行于夏季。全国都有此病发生,其中尤以引起栓塞而死。两广和福建最为严重,具有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防治:若用地下水养鱼必须先曝气处理,鱼池流行季节长的特点。主要症状:病鱼急躁不安、游动局部用遮蔽物遮阳,池中经常用新水改良水质。若迟缓、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发现气泡病应立即加注新水,或食盐5mg/L泼洒胀,并出现石榴籽般的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鳋寄生。水面。每平方米用生石膏1.5g,先将其捣成粉状,加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锚头鳋对寄主有选入新鲜豆浆,充分混合后全池泼洒亦可。择性,可用轮养法防止其发生。(收稿日期:2011-03-07)51

  本文档为【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_李文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联的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是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